新冠導致“白肺”的概率有多高?醫(yī)生點名4類危險人群
有網友表示,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就診時發(fā)現肺炎,甚至肺部CT出現“白肺”現象,懷疑可能與感染了原始毒株有關。
哪些人更容易出現白肺?白肺能治愈嗎?今天來教你第一時間識別這一危險信號。
在27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(fā)布會上,國家衛(wèi)生健康委醫(yī)政司司長焦雅輝對此回應:現在出現的所謂“白肺”與原始毒株和疫苗接種沒有關系,當前的流行優(yōu)勢毒株仍然是奧密克戎毒株。
“白肺是肺部影像學表現的一個口語化描述,并不是指肺臟組織實體變成了白色。”焦雅輝介紹,當肺泡里出現炎癥或感染,肺泡被滲出液和炎性細胞所填充,CT或者X線檢查的射線穿不透,會在影像學上出現白色區(qū)域。不僅是新冠病毒,呼吸道合胞病毒、流感病毒等多個病原體和一些細菌都可以引發(fā)肺部炎癥。
焦雅輝解釋,并不是只要肺部出現了炎癥就都叫白肺,白肺是比較嚴重的肺炎表現,一般來講,白色影像區(qū)域面積達70%-80%被稱為白肺。這個階段,患者會出現低氧血癥或呼吸窘迫,主要治療方案是俯臥位通氣和給氧治療。加強原發(fā)病的病因治療,有相當部分的白肺患者可以好轉。
焦雅輝說,目前網絡上有些“白肺”不是真正的白肺,在臨床上白肺患者占比非常低,高齡合并嚴重基礎疾病的患者更可能出現白肺。要加強老年人的健康監(jiān)測,老年人發(fā)生感染尤其是出現呼吸困難等轉重的情況,一定要及時就診。對于老年重癥患者不需要經過分級診療逐級轉診,要直接轉診到三級醫(yī)院進行就診救治。
專家稱,感染奧密克戎是有可能發(fā)展到白肺的,但從臨床來看,新冠病毒感染導致的白肺是少部分病例,發(fā)生率并不高。出現白肺的新冠感染者大部分屬于危重癥病人,而絕大部分人是輕型或無癥狀感染者。以下人群容易發(fā)展成危重癥,可能出現白肺,居家治療時需要密切監(jiān)測:
- 沒有接種過疫苗的;
- 有各種慢性基礎疾病的人,包括慢性肺病、心臟病、糖尿病、肥胖癥、腫瘤病人,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群,需要定期透析治療的人群。
武漢市第五醫(yī)院呼吸與危重癥醫(yī)學科副主任醫(yī)師龔子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:“就我接觸下來,大部分新冠患者都為輕癥,重癥多發(fā)于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人。比如我一天看大概150個病人,白肺患者大概只有兩三例。最近我觀察認為,新冠病毒不僅會入侵人體上呼吸道,對下呼吸道似乎也會造成影響,造成白肺現象。相對來講,對年輕人的影響還是較小的,有基礎疾病的患者,尤其是有慢性阻塞性肺炎、結構性肺病、糖尿病、肥胖癥等疾病的患者,受到的影響會更大?!?/section>
白肺是一種“欺軟怕硬”的疾病,免疫功能正常的情況下,絕大多數人很難出現白肺。因此,如果在流感季節(jié)出現咳嗽等呼吸道不適的癥狀,要注意休息,調整飲食,讓自己盡快恢復。如果3-5天后出現高熱,且癥狀越來越重就要及時就診。
對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,平時可以科學補充益生菌。補充益生菌的目的在于恢復腸道微生態(tài)平衡、修復腸道黏膜屏障、提高腸道抵抗力、抑制潛在致病菌過度生長、促進腸上皮細胞分泌黏蛋白及潘氏細胞分泌SIgA以及調節(jié)全身免疫功能等。
出現白肺之后,患者會出現低氧血癥(動脈血氧飽和度低于90%)或呼吸窘迫,需要及時進行俯臥位通氣和給氧治療,加強原發(fā)病的病因治療,有相當部分的白肺患者可以好轉。
“癥狀不是很嚴重的話是可以治愈的,較嚴重的白肺患者也可以保住命,但是需要定期到醫(yī)院復查治療?!饼徸育埛Q。
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(yī)院呼吸監(jiān)護室副主任醫(yī)師張黎表示,重癥的白肺患者死亡率在40%以上,還是有一部分人是可以治愈的。但是要想讓肺恢復到本來干干凈凈的狀態(tài)是比較難的,有些人會留下肺部纖維化的問題。
出現白肺后,患者會出現低氧血癥或呼吸窘迫,所以監(jiān)測血氧水平、觀察呼吸狀態(tài)以及前后癥狀的變化等,有助幫我們在居家治療時及早識別異常。
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和老年人,家中應該常備一個血氧儀,及時監(jiān)測氧飽和度;居委會也可以給80歲以上的老年人派送簡易的血氧儀,以便監(jiān)測高危人群感染新冠后是否出現重癥。
指尖脈搏血氧儀簡單無創(chuàng),適合居家自用,測量時要處于平靜狀態(tài):
一般在自主呼吸情況下,如果血氧飽和度低于95%,或在輕微活動后,比如走路10米,出現血氧飽和度下降,也是身體臨界缺氧的表現;
一旦發(fā)現靜息狀態(tài)下的血氧飽和度低于93%,應及時就醫(yī)。
鑒于目前血氧儀供不應求,大家也可以通過監(jiān)測呼吸頻率變化來輔助識別是否可能有重癥危險。
在安靜狀態(tài)下,健康成人呼吸頻率為每分鐘12~20次;兒童較成年人呼吸頻率更快,1~3歲兒童為每分鐘25~30次,4~7歲兒童為每分鐘20~25次。
如果呼吸頻率明顯加快,增加幅度超每分鐘10次,就提示要特別關注,最好監(jiān)測一下血氧情況。
具體方法:休息狀態(tài)下,一分鐘內數一下患者的呼吸次數,如果超過30次要多警惕。如果呼吸頻次看不清楚,也可以根據胸廓活動的頻次來數。
比如,患者胸悶氣喘的情況有沒有加重;跟之前的狀態(tài)相比,如果出現了胸痛,都要考慮情況可能在加重。
此外,還可以觀察患者的心率和脈搏,脈搏正常是每分鐘60~100次,高于100也要警惕。
白肺是較為嚴重肺炎的表現,一般很少出現,大家不必緊張,要加強對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人群的健康監(jiān)測,當他們發(fā)生感染尤其是出現呼吸困難時,一定要及時就診?!?/p>